好消息:中国恢复加拿大团队游-三年等待终成行!
——中青夕阳红旅游网
卷首语
五年前,当全球旅游业因疫情陷入停滞,许多人的旅行计划被锁进抽屉;五年后,随着国际交流的齿轮重新转动,中加两国的一条重要纽带——中国公民赴加团队游业务,正式宣告重启。这不是简单的“恢复”,而是一次跨越时空的续接:从2010年中加签署旅游目的地协议至今,两国用十余年搭建的旅游合作框架,正以更成熟的姿态,迎接双向奔赴的新起点。中加团队游重启:政策背后的民生温度与战略考量
一纸通知,回应千万游客的期待
10月中旬,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宣布“恢复旅行社经营中国公民赴加拿大团队游业务”,消息一出,旅游平台的搜索量瞬间攀升300%,咨询电话响个不停。这背后,是中国游客积压三年的出境游需求集中释放——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,2019年中国出境游客中,12%曾将加拿大列为首选目的地;而加拿大旅游局统计显示,疫情前每10个访加国际游客中,就有1个来自中国。“我们接到大量老客户询问,有退休教师想带孙辈看尼亚加拉瀑布,有摄影爱好者念叨班夫的秋色,还有家庭计划补上当年因疫情取消的蜜月行程。”北京某大型旅行社负责人李阳告诉记者,团队游的重启,不仅激活了市场,更让从业者重拾信心。政策制定者的考量清晰可见:既回应民生关切,也为两国经济复苏注入动力——旅游业每创造1个直接就业,能带动4-5个间接岗位,这对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回暖意义深远。
加拿大:从“枫叶标签”到“多元体验”的升级
提及加拿大,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漫山红枫、落基山冰川或尼亚加拉大瀑布。但此次团队游重启,加拿大展现的远不止自然景观。为迎接中国游客,加拿大旅游局联合各省推出了“深度文化体验”线路:在安大略省,游客可走进原住民部落,听长老讲述图腾与传说;在魁北克城,跟随法语导游穿梭于百年石屋,品味欧陆风情;在温哥华,参与中式烹饪课,用当地食材复刻家乡味道。“我们注意到中国游客更注重‘在地感’。”加拿大旅游局中国区总监张可欣表示,除了完善中文标识、增设支付宝/微信支付场景,他们还培训了一批“文化大使”领队,既能讲解景点历史,也能分享两国生活小趣闻。“比如告诉游客,加拿大的冰酒与中国东北的冻梨有相似的‘自然馈赠’逻辑,这种共鸣能让旅行更有温度。”
行业联动:从“重启”到“深耕”的准备
团队游的重启,绝非“一纸文件”就能完成。过去半年,中加双方已展开多轮对接: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与加拿大旅游局联合举办线上研讨会,探讨安全标准与服务规范;中方旅行社针对加拿大冬季冰雪、夏季极光等季节特色,设计了“四季主题游”;加方则优化了签证流程,部分符合条件的游客可享受“绿色通道”,出签时间缩短至5个工作日。12月起加密上海至多伦多的直飞航班,每周从3班增至5班。机上还会配备双语乘务员,提供中式餐食——细节里的用心,才能让游客‘宾至如归’。”
旅游之外:民心相通的“软力量”
旅游的意义,远超出经济范畴。当中国游客在蒙特利尔观看京剧脸谱工作坊,在卡尔加里与中国留学生交流留学体验;当加拿大游客在西安兵马俑前惊叹,在成都熊猫基地学习投喂——这些看似微小的互动,正在编织更紧密的情感网络。“旅游是好的‘民间外交’。”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文化参赞陈晓玲说,她曾见证一对加拿大老夫妇因参加中国文化体验团,成为中国传统工艺的海外推广者;也见过中国学生在加拿大寄宿家庭过年,从此多了位“加拿大爷爷”。“这些故事,比任何政策文件都更有说服力。”
结语
从中加签署旅游目的地协议,到疫情暂停,再到如今重启,这条跨越太平洋的旅行之路,始终承载着两国民众对彼此的好奇与善意。团队游的恢复,不是终点,而是新的起点——它让“说走就走”的旅行重新成为可能,更让“相互理解”的种子在行走中生根发芽。未来,或许会有更多中国游客在加拿大留下足迹,也会有更多加拿大朋友走进中国的山河湖海。毕竟,好的交流,从来不是坐在会议室里,而是用双脚丈量土地,用双眼看见彼此,用真心感受温度。
如果您也想去加拿大旅游,可以按下面联系方式咨询报名:中青旅联系方式:
1、报名电话:027-87332067 87332197      
2、24小时服务热线:18986064745   15171473227   (同v信) 
3、报名QQ:1531378936   1872020187  
4、合同签订:电子合同,亲临本公司签订、约定地点签订。武汉市内可免费上门签订合同。
5、报名地址:武汉市武昌区武昌火车站旁万金国际广场1号楼1722室(地铁4号线 7号线武昌火车站站E出口)
6、乘市内各大公交车、地铁到武昌火车站就近下车。
7、我社官网:中青旅游网     中青签证网     中青夕阳红旅游网